孙中山为什么后人称为国父?

以孙中山的资历和贡献,称呼其为国父是一点也不为过的。但是,孙中山在活着的时候,并没有人称其为国父,他的一生中先后有过总统、总理的头衔,但是没有“国父”的尊称。

“国父”的尊称的获得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孙中山在1925年去世后,国民党党内出现了一波纪念孙中山的高潮。国民党大佬樊钟秀在孙中山去世后首先提出“继承国父遗志”,这也是国民党内迄今所知早的尊称孙中山为国父的人。其后,蒋介石在东征的过程中也在激励将士们说总理是国父。不过,蒋介石在其掌权后并没有立即通过正式的法案尊称孙中山为国父。

其后,国民党在1925年5月份发布的《公祭总理文》中也尊称孙中山为“国父”。

1930年代,虽然民间仍然称呼孙中山为国父,但是国民政府官方开始冷处理“国父”的称呼。直到抗战爆发后,孙中山的“国父”地位才终正式确立。11940年3月21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本党总理为国父。因而,孙中山的“国父”称呼一直沿用至今,并且成为海峡两岸关于近代中国历史人物认同的大公约数。

z这个图片是这个图片是孙中山为什么后人称为国父?

辛亥革命的开端,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是中国辛亥革命的开端,也是中山先生进行民主革命的重要节点。武昌起义为清王朝敲响了灭亡的丧钟,同时也引出了此后对中国革命以及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

武昌起义的前奏是四川保路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向英、法、德、美四国的银行借款,宣布实行铁路国有政策。但对1903年为修建铁路在四川地区筹集的股金,清政府表示:不予退货,全部充公。此时,清政府的首脑人物是摄政王载沣,清王朝后一任皇帝,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爹。在宣布铁路收归国有,股金不予退还的前一天,清政府废除了军机处,成立了所谓的责任内阁。对外宣称清政府要实行和欧美一样的君主立宪国体,而不再是传统了君主专制,希望以此来缓和国内外矛盾,看能不能把大清朝这艘破船再支撑一下,别沉得太快,死得太难看。结果责任内阁的名单中共计13人,满族占9人,皇族(就是皇帝家的)占7人,而汉族官员只有4人。这种做法在当时的中国哪里是在维护大清政权,这完全就是在大清这艘破船上又安装了一枚马上要爆炸的巨型炸弹。而作出以上两项重大决定的人正是溥仪他爹,摄政王载丰。

言归正传,于是乎四川人民跳起来反抗,川汉铁路股东代表在成都成立保路同志会,提出“路存与存,路亡与亡”的口号,掀起了保路运动。接下来万恶的清政府派兵镇压,当场打死32人,矛盾进一步激化。此事激发了中山先生所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的团体之一,湖北共进会的起义决心。于是共进会决定和另一个湖北的革命团体文学社联合起义。并借助中山先生的影响力招兵买马,效果显著。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打响,大清朝湖广总督瑞澂、提督张彪仓仓皇潜逃。11日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任黎元洪为都督。10月22日,湖南宣布独立。23日陕西宣布独立。11月1日,云南宣布独立。2日,江西宣布独立。3日,上海发动起义。上海的起义连文艺界的演员都亲自参加了战斗。4日,杭州起义。杭州起义时有一支100人组成的“先锋敢死队”,敢死队的队长是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留学生,他的名字叫:蒋介石。11月5日,杭州光复,江苏宣布独立。

建立临时政府

1912年1月1日,晚上10点,在前清两江总督署大公堂里,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宣誓:倾覆清朝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还发出宣言书,提出对内方针是:民族统一、领土统一、军政统一、内治统一和财政统一。对外方针是:洗去清朝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秉持和平主义,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使中国能立于国际社会,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接下来通电各省,废除阴历,改用阳历。这是一个比较重大的决定,因为按照中国古代几千年来的历法习惯,当时应该是: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也就是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

并设置副总统,通过选举,黎元洪以高票当选。临时政府下设:陆军部、海军部、外交部、内务部、财政部、教育部、司法部、事业部和交通部等九个部门。

又制定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规定:政权机构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即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总统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三者相互独立又相互牵制。并约定,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人民享有参政的权力。这一部分的约定可以说非常重要,这从实质来讲就是在约束袁世凯。因为当时临时政府里包括孙中山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认可一个约定,那就是:只要袁世凯能够把清政府给搞黄咯,就公举他为大总统。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大家都认为:只要清政府垮台,封建专制就彻底被推翻了,封建专制被推翻了,革命也就胜利了。而当时有这个能力和条件的人,就是袁世凯。这是当时的普遍认同感。但孙中山并不信任袁世凯,因此提前起草《临时约法》。因为袁世凯在中山先生就任临时总统后就宣布支持共和,然后又通过威逼利诱唆使隆裕太后接受退位条件。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大清朝就此被袁世凯给搞黄。2月15日,南京参议院就选举袁世凯为第二届临时大总统。

《临时约法》还约定:人民一律平等,没有种族、阶级、宗教的区别。人民的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言论、著作、集会、结社的自由;有请愿、陈诉、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这些约法条款于现在看起来很平常,但在当时,这绝对是石破天惊、亘古未有、天翻地覆的变革。它一举将统治了中国人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给推翻了;将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给彻底的侵犯了。

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人只相信皇帝是天的儿子;只相信皇帝昭曰是因为奉天承运;只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而不相信事在人为;不相信人人平等;不相信能够改变、可以改变。

纵观中国近代,如果说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康有为是“变法维新的第一人”,那么孙中山先生就是“开民主共和的第一人”。

孙中山是全体中国人共同尊敬的革命领袖,不分党派,不分地域,至今仍然很多人尊称孙中山为国父,孙中山的一生实际上也是相对较为短暂的,活了59岁,但是孙中山却能获得这么崇高的生前身后名,原因是什么呢?

这其中为重要的当然要属孙中山个人的贡献以及人格品质了。孙中山二十多岁就投入革命,而且不顾个人之安危,一度在英国被清廷的驻英使馆所捕,生命受到威胁,但是孙中山仍然能够化险为夷,坚持革命。

从1895年开始,孙中山在海外连续流亡超过16年,这在常人看来是难以坚持的。在此期间,孙中山不仅要面临清廷的海外追杀,还要面对来自党内的不同派系的讨伐,但是孙中山从来没有因此动摇过。孙中山亲手改造了国民党,并且在后来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当然,孙中山的地位之高也与后来的宣传有关,国民政府有专门的总理纪念周,并且在每次会议之前都要选读“总理遗嘱”,这些都是孙中山个人形象强化和提升的重要原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